隴南市徽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,地處秦嶺山脈南麓、嘉陵江上游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,素有“金徽縣”之美譽,是西北內陸少有的“綠色之鄉”和“天然氧吧”。
近年來,徽縣全力開展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,挖掘優勢資源稟賦,探尋綠色崛起之路,打通“兩山”轉化通道,走出了生態美、產業興、百姓富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。
“兩山”理念落地生根
初冬的徽縣,金黃的銀杏葉構成了一幅浪漫的畫卷。與記憶中的冬季不同,這里的冬季沒有蕭瑟、寒冷之意,飄落的銀杏葉猶如翩翩蝴蝶,將美景渲染到了極致。
徽縣氣候宜人,常年雨量充沛,四季分明,同時擁有豐富的水資源、森林資源。據統計,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9.89%,高于甘肅省及全國平均水平。得益于先天的自然資源優勢,徽縣境內珍稀動植物眾多,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11個重點地區之一,可謂名副其實的動植物基因寶庫。
徽縣稻坪村依村就勢,深入挖掘村莊特色,高起點規劃,高品位建設,著力打造以鄉村旅游為亮點的美麗鄉村,讓群眾吃上了“ 生態飯”,發了“綠色財”。圖為游客泛舟游于稻坪村思源湖之上。(戚晗/攝)
想要做好“山水文章”,推進全域治理是基礎。隴南市生態環境局徽縣分局局長郭曉羅介紹,近年來,徽縣堅持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三大保衛戰,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,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和“一江五河”重點流域綜合治理,全面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,強化“三線一單”管控,深入推進自然保護地“綠盾”專項行動,讓良好生態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想要“扮靚”城市,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、持續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是關鍵。徽縣首先是強化考核引導,提升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權重,推動考核結果的剛性運用。嚴格實行黨政同責、一崗雙責、失職追責和生態環境破壞終身責任追究、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制度,以綠色考核“指揮棒”倒逼“兩山”轉化。強化源頭管控,積極按照《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編制要點》從嚴管控礦產資源開發項目,強化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監管。
考核引導、源頭管控分別“掐”住了環境違法行為的“喉嚨”和“命脈”。郭曉羅介紹,在強化執法監管方面,徽縣堅持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,建立打擊生態環境破壞懲治機制,破解了“企業污染、群眾受害、政府買單”難題。
良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。多年來,徽縣堅持“鏈條化+融合化”,構建生態產業體系。推動好生態孕育好產品,好產品做成好產業,將生態優勢轉化為惠民富民的增收點。
郭曉羅介紹,徽縣全力發展生態農業,構建“四主四輔”的特色產業格局,推動特色山地農業高效發展。支持新疆牧歌、鑫亮菌業、星悅徽食用菌、兆豐農業等龍頭企業強鏈補鏈延鏈,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、集約化發展。還以“種養循環、農旅一體”為目標,推進建設泥陽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、金徽現代農業示范園,打造集“種、養、加、銷、旅”為一體的現代高效示范園區,不斷打響綠色有機品牌,提升山地特色農業的知名度和附加值。
依托自然資源優勢,徽縣致力于用山水美景“點燃”全域旅游,大力構建“一區一線兩圈多村”的旅游格局。加快促進農旅融合、工旅融合、文旅融合、康旅融合發展,精心實施嘉陵江大峽谷、隴蜀古道文化等五大旅游景區建設,積極爭創國家AAAA級景區,高標準規推進嘉陵鎮田河千年銀杏古村落、江洛鎮游龍稻鄉、大河店鎮花映三泉等一批田園綜合體提檔升級,不斷擦亮徽縣生態旅游名片。同時,創建各類文化創意、康復療養等“旅游+”新業態,建設天河康養旅游度假村和正威集團徽成健康谷中醫藥康養產業園,將徽縣打造成為西部一流的康養示范基地。
綠色礦山變景區
徽縣擁有豐富的礦山資源,既要讓資源變成財富,又要守住綠水青山。金徽礦業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金徽礦業)的綠色礦山發展模式,成為綠色礦山建設的典型。
金徽股份是一家集鉛、鋅、銀等礦產資源勘查、開采、加工、銷售為一體的礦山企業,不僅是全國首批綠色工廠,國家級綠色礦山,更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,全國首批工業旅游示范單位。
金徽股份郭家溝鉛鋅礦區在群山懷抱中,車輛盤山而上,滿目蒼翠欲滴,聽得見鳥叫、聞得見花香、看得見叢林,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幾個大字深深地刻在廠區高墻之上。讓人詫異的是,這里一點都看不出礦山開采的痕跡。
金徽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吳鋒介紹,多年來,金徽礦業自覺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重要理念,把綠色開發融入礦山設計、建設、生產的全過程,以超前的理念、一流的科技、精細的管理、有效的措施打造新時代綠色礦山。
金徽礦業建有生產用水循環系統,實現工業污水循環利用,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后用于廠區綠化澆灌。金屬回收率和產品質量處于國內領先水平;通過應用充填采礦法、尾礦庫立體排滲等先進技術,礦區也實現了各種生產廢棄物“零排放”的高標準要求。
同時,金徽礦業堅持邊開發邊治理,采用工程措施、生物措施,對礦區進行無縫隙綠化美化,栽種玉蘭、雪松、枇杷、櫻花、石楠柱、紅豆杉、牡丹、芍藥等綠植,實現了礦區綠化的全覆蓋。
吳鋒說:“綠色礦山的建設是沒有止境的。未來我們要繼續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,提高綠色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建設水平,立足隴南,面向全國,做大做強,努力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多貢獻。”
生態酒廠釀瓊漿
駛過徽縣伏家鎮,金徽酒廠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綠水青山間,花香、酒香被輕風裹挾著飄入鼻腔。櫻花大道、海眼神泉、生態廣場……來到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金徽酒廠),一個個觀光景點讓人目不暇接,一隊隊游客興致勃勃。
講起金徽酒的歷史,金徽酒副總經理唐云如數家珍,金徽酒源自西漢,盛于唐宋,明清時期徽縣就是聞名遐邇的西部酒鄉,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與先民的智慧創造讓酒文化在這里生根發芽、發展壯大。在金徽養酒館,珍藏著50具自明代萬歷年間使用至今的國家級文物槐木酒海,見證了金徽源遠流長、底蘊深厚的釀酒歷史。
如果說歷史賦予了金徽最醇厚的品質,那么在良好的生態稟賦加持下,大自然則成為最好的釀酒師。作為甘肅省唯一位于長江流域的地區,金徽酒廠區是釀酒微生物群落繁衍生長的天堂,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。
唐云介紹,一方面,金徽酒憑借“生態釀造、低溫甜潤”的獨特品質和“只有窖香、沒有泥味”的典型風格深受消費者喜愛;另一方面,多年來,金徽酒將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廠區建設有機結合,成功打造了集白酒生產、綠色生態和歷史人文于一體的“花園式工廠”。
漫步金徽酒廠區,海眼神泉清澈甘冽,虞泉湖畔碧波蕩漾。可以參觀白酒釀造車間、全自動包裝中心、萬噸不銹鋼酒庫群、陶壇酒庫群、文物級槐木酒海,通過酒文化展覽館和金徽養酒館深度了解金徽酒的釀酒歷史傳承。同時,2000畝的廠區內春花夏蔭,四季常綠,沁人心脾;15000多株櫻花婀娜多姿,成為西北地區最大、最美的賞櫻基地,“金徽櫻花節”已成為游客駐足拍照的最美風景線。
“一條天河過,兩季樹有果。三季花常香,四季景不同”的綠色生態格局讓金徽酒先后榮獲“全國綠化模范單位”“國家4A級旅游景區”“環境標準化最高等級A級單位”和國家級“綠色工廠”等榮譽稱號,生態金徽也成為金徽酒的金字招牌,釋放出生態資源的市場價值。
“消費者來到廠區,看到我們這么優美的環境,對我們酒的品質就更放心了!”唐云說著笑了起來。
郭曉羅說,徽縣依托縣域自然資源優勢,積極探尋縣域經濟綠色崛起道路,通過農業提質增效、工業轉型升級、文旅融合發展、環境綜合治理,深度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,達到創建一批、影響一片、帶動一方的作用,推動全縣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。
(本文刊發于2024-02-02《環境經濟雜志》)